【重要】不叫农民工了!成为新产业工人,发工资和讨薪安全感满满…

作者:   时间:2022-10-08

自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不管是城市化的进程,还是各种产业的发展都在不断加快。在这其中,农民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
新产业工人称谓的由来


今天,我们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,几十年来,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但建设一个城市需要很长的时间,但如果我们只依靠当地居民,建设和发展城市的时间会更长,而农民工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农村居民,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

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农民工就业集中在六大行业——制造业、建筑业、批发和零售业、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、住宿餐饮业,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0.9%。建筑业农民工从业人员占比也高达19%

2346349c56e07f0cac5532e096b4ac88_640_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png

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挥汗如雨,干着辛苦的体力活,却拿着最低的工资;农民工作为外出务工群体,普遍文化水平较低,虽然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,但多为城市的过客,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,因此,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歧视。尤其是“农民工”这个词,略带有一点贬义。
如何让农民工身份走出困境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。
对此,很多专家都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,其中有一条是改变农民工的职称,从国家层面、新闻媒体层面上认可他们对城市建设的价值,“新产业工人”这一称呼就是由此而来。
改了称谓外,还能为农民群体做什么?


今年四月,国家统计局发布《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》,数据显示,2021年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,比上年增加691万人,如何让他们更好地获得职业保障,不仅仅是改了称谓就能实现,让整个行业落实预防欠薪制度就是保障其权益重要的一环。
1.从源头预防欠薪

cf186e3db12d60d0e83ef91aae35452b_640_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png

工资报酬是广大农民工最直接、最核心的权益。
很多农民工都是家里的顶梁柱,辛辛苦苦忙碌一年下来的收入都要用来家里供孩子读书、给家里老人治病、养家糊口的,大都数工人不懂得通过法律途径合理主张权利,一旦发生欠薪,那么将直接影响到生存根基。
近几年国家持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把“根治欠薪”制度的篱笆扎得更实、更密。于去年实施的《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》,就是解决建设领域欠薪问题的一项重要兜底保障措施。
薪乐达紧跟政策新动向,同步推出企业线上办理工资保证金业务;企业可自主选择金融机构办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存、保函开具。
自从推出线上保证金办理业务至九月初,薪乐达平台助力监管部门对14895家企业工资保证金情况持续跟进,为1856915名工人提供了无欠薪保障。
2.对在建工程加强预警监控
随着经济模式的快速发展,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也越来越复杂,有因建设单位未及时拨款导致延期发工资;有的是工程承包商拿了钱跑路了;有的因农民工本人求职心切,只以口头形式和老板约定劳动关系而导致权益被侵犯。
怎么去追溯欠薪原因、欠薪主体责任,就急需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。

4da0aa5e69f447d7f466169ee24e10fc_640_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png

薪乐达与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数据进行实时交互共享,实现了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和工资保证金缴存情况的系统监管、远程监控、风险预警,帮助相关部门对企业欠薪情况从源头治理、系统治理。
3.理性讨薪,合法维权
很多农民工索要不到工资并非自身原因造成的,但是在索要工资时应注意采取合法途径去索回工资,不然被追究为“恶意讨薪”。造成恶意讨薪既无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利,又因为实施了违法行为而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
a858879b76fab889da2d122020d1c991_640_wx_fmt=png&wxfrom=5&wx_lazy=1&wx_co=1.png

在薪乐达公众号、小程序及App内都提供欠薪维权渠道,投诉进度可在线查询,平台收到欠薪问题线索后,将自动流转至欠薪地人社部门进行核实处理,便捷、迅速地帮助工人及时跟进欠薪反馈进度。
对于未来如何给予农民工更好的工作保障,让工人了解到行业的发展和变化,学习到更多的技术、知识和新技术,薪乐达工人端也将不断完善技能培训、在线考证等功能,帮助广大用户提升专业技能素质,为自身岗位赋能。


  • 关注微信公众号
  • 薪乐达下载

公司名称:浙江瓯速科技有限公司

公司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座22层

联系电话:400-888-8187

邮箱地址:zjos@ousutec.com.cn

浙ICP备2021034596号-2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2067号

请留下您的联系信息,我们将安排专业顾问帮您解答疑问。